永恆の肆神 发表于 2007-10-5 11:30:59

网络游戏,还孩子命来

  文/狼族

    又是一起网络游戏杀人案,被害人仅是一个15岁的学生,15岁,一个风华正茂,朝气昂然的年龄,但是他选择了跳楼自杀,电梯中的闭路电视的摄相头拍摄到了他最后的一段生命历程,画面清晰显示他是那么从容安然的走向死亡,很难想象得到这是一位即将爬上楼顶,用跳楼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学生。

    从遗书中得知他是因为在网络游戏中冲关失败而自杀的,他准备用一晚上的时间冲刺最后一关,然而失败了,他从网络中的尊者一落千丈,成为失败者,失落、伤感、怨恨、无助,他最终选择了死亡,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弥补在网络游戏中的失败。


    网络游戏,高科技的产物,超强的模拟现实场景,由易到难的环节设计,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地球村居民们必须的娱乐手段。走进网吧,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如饥似渴的求知者,也不是为了娱乐而上网的人,而是全神贯注,在网络游戏中大显身手,一展自我价值的游戏狂徒。网络游戏,是为人服务的,是供人娱乐的,然而今天它杀人了,它在给开发商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给广大网民带来刺激和快感的同时,它干下了杀人的勾当。

    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竞争,人们如何缓解精神的紧张,情感的压抑,让自我人生价值如何得以实现都是困绕着现代人首要问题。网络游戏,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人的这些需求,虚拟的网络社会,等级是地位的象征,只要努力,你可以是统治者,可以是你想象中的任何人。残忍暴力与**可以刺激人已经麻痹的神经,至少让人还有一点知觉,美国电影中变态的让你通过网络操作将一个真人用锤子、斧头以及任何一件你喜欢的工具残忍的活生生宰割,而操作者兽行大发的狂舞嘶叫,现实社会中他不能杀人,但是网络让他做到了,他疯狂的发泄,人的兽行大大得以展现,平日温温而雅的人,一下子变成了流着口水的,眼睛喷火的野兽。

    青少年是一个正处于信仰培植阶段的单位个体,他们的精神和意识完全处于被动方,而且他们对于新生事物都比较敏感,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同样,社会上各种观念和信仰大肆盛行,他们也是迷茫的,另外中国长久以来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地位和价值都忽略了,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是我们老师公认的,对于学生想些什么是很少有人关注的。所以期待理解的学生,期待被承认的学生沉迷与网络也就不为怪了。而开发商奔着商业利益,忽略了青少年这一社会群体,所以发生青少年为了沉迷与网络和网络游戏杀人时间也就不足为齐了。

    面对网络游戏杀人事件,我们除了痛惜被害者之外更应该反思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到底哪个更重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因为网络这一虚拟的东西而造成的人生伤害和财产损失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家庭应该这样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如何正确理解网络这一虚拟的东西,社会应该如何承担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发商应该对受害者有什么表态,等等这些都是在网络大行其道的时候应该引起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国家对网吧进行强制性措施,规定未成年人不得**网吧,提倡在家里最好有监护人陪同下让孩子上网,规定距离学校多少米之内不得建网吧,这些强制性措施是否能阻挡网络游戏再次杀人或者对他们造成人生和财产上的伤害?
不求华丽文字,只求表达心声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1楼快乐小鸟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1日 22时52分
很抱歉,我实在是不同意本文的观点。在我看来,这世界上没有凶器,所谓凶器,只是被用错了地方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对或者错,正或者邪。关键在使用者的心态和想法。当今的教育,当我们在大肆批判学校教育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我们的家庭教育?当孩子从迷恋网络游戏到轻生,父母又在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首先就是培养一个独立性格,能够有效管理自我的人。而这个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是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恰恰是家庭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当我们一边说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话,一边却把责任完全推给了网络游戏,这难道是一个负责的说法和做法吗?
当人类发现一种病菌对人体有致病作用时,做法是研制疫苗,然后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而不是去消灭这种病菌。面对网络游戏,为什么不去想一个类似的措施,去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和分辨能力,而是一味的要封杀呢?所以我认为,如何让青少年明白现实与虚拟的不同,如何自我调控,才是当务之急。而这种教育,要求我们的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进步。

纯粹一家之言。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2楼狼族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3日 16时12分
很感谢楼上的朋友能留下宝贵的意见,但是看着星光大道中那些很小很小的小孩泪流满面,在那么多人面前尝到失败的滋味,对于他们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我们是否考虑过,
我很赞成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的道理,但是这种纯粹娱乐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对挫折打击的接受能力的做法,偶实在不认同.
不求华丽文字,只求表达心声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3楼快乐小鸟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3日 21时29分
大哥,你跑题了。我说的是网络游戏,我可没有说同意星光大道允许孩子参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样的。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4楼狼族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4日 9时3分
抱歉的很,看错题目了,对于这篇帖子,偶是有感而发的,那个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着一个花季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在选择死亡后那么坦然,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而现在在他的心目中比生命更宝贵的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而是网络游戏,因为一次网络游戏中的失败可以选择死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高科技的悲哀,我们新时代下教育的悲哀.
网络游戏充满暴力,而且能让未成年人上瘾,所以网络游戏对于这些心理不设防的孩子来说,已经失去了娱乐的本意.
不求华丽文字,只求表达心声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5楼快乐小鸟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4日 22时34分
关于这个故事我看过,我也看过这个视频。我更愿意把这个故事定义为教育的悲哀。当我们教给青少年知识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教给他怎么面对自己的人生。我是一个游戏龄超过10年的人,但是我现在一样活得很好。有一份自己认为相对满意,而且有希望的工作。自己在游戏中也沉沦过。但很庆幸,学校在教给我知识的同时,父母教会了我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在一次教训中,找回了自我。当然,这是在大学的时候。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我比较理解沉迷于游戏的这些人的心态。但我从没有怪罪于游戏,没有游戏,一样会有其他的东西让青少年沉迷其中。关键看怎么增强自己的调控能力。
我打游戏是从高中开始的,自己周围很多学习很好的同学也打游戏。而我们这批人,都很顺利的通过了高考。所以,我从来不同意游戏是杀手的说法。我相信,在一个沟通顺畅的家庭中,很少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在一个自我调控能力很强的学生身上,也很少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实际上,由于网络和网络游戏的出现,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开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怎么面对中学生上网,怎么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和合理适当的游戏。这是不可逃避的话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开始学习了。
网络游戏只是诱惑的一种,我们今天也许可以堵住网络游戏,但是我们能堵住所有的诱惑吗?如果不能解决青少年自身抵抗能力、自我调控、面对人生、自我认识等问题,自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今天没有网络游戏,也许她能多走一段时间,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来他会不会为了其他的原因走上轻生的路。
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6楼狼族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5日 10时13分
正确引导的道理我懂,但是我们☆☆什么去正确引导,老师\家长还是社会,网络游戏的暴力与暴利促使一些人钻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我们应该严厉杜绝这种钻空子,让青少年接触暴力和尝试暴力的事情发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些是可以引导的,而有些只能杜绝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7楼快乐小鸟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5日 16时24分
杜绝游戏可能吗?没有。游戏行业已经成为现今娱乐第一行业,电子竞技也成为国家体委所认可的竞技项目。杜绝游戏,岂非痴人说梦。如果真的要杜绝青少年接触暴力,那我们只能关掉电视,(有关暴力的影视作品太多了)不准去影院,关掉电脑。您不觉得这样有一点因噎废食吗?水至清则无鱼。一朵在温室成长的花,是不可能在自然界承受风雨的。无菌状态下培养出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在自然界存活。而现在我们家长、教师、社会的很多做法是不是都在给他们营造一个无菌的环境,既然这样,我们就不应该抱怨他们的脆弱。在我看来,杜绝青少年接触某些东西,只能是成年人不会引导,或者引导不利的遮羞布。这句话有些过分
回到你的第一句话,☆☆什么引导,家长、老师。有多少家长了解网络游戏,有多少家长试图去了解网络游戏;又有多少老师了解网络游戏,又有多少老师去试图了解网络游戏。自己都不了解也没想去了解的东西怎么去正确引导别人?在我的印象当中,从收音机,到电视,到网络聊天,到现在的网络游戏。每种事物普及的时候在我们国家都回引发一场关于怎么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论战。我不知道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还是说,这是中国特色?
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8楼Q-Zone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5日 19时30分

笑对人生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9楼夏日无雨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8日 10时6分
网络游戏是柄双刃剑,我是过来人深有体会,以后成为孩子的家长后还是不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网络游戏才好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10楼狼族
评论时间:2007年5月28日 13时12分

不求华丽文字,只求表达心声
=====================================================================
写小纸条引用删除11楼雪落无声
评论时间:2007年9月5日 9时56分
网络游戏也不过是游戏罢了,人是需要游戏的,但是人不能只是游戏,人还有其它重要的事要做.家庭和学校都有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游戏,正确处理生活的能力.两位的争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一点.

[ 本帖最后由 yhss 于 2007-10-5 11:33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游戏,还孩子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