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印象记及央视CCTV钢琴大赛参赛始末(下)
沈文裕印象记及央视CCTV钢琴大赛参赛始末(下)央视CCTV钢琴大赛参赛始末
文裕此次参加央视大赛,从头到尾,我都参与其中,也了解了文裕及其家人的心路历程。得知这个比赛的消息时,文裕举家刚从成都搬往北京不到一个月,他们希望这次北京之行能够让文裕摆脱这些年来的困境,带来好运。但等待文裕的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谁也不知道。央视大赛的消息,让大家心动了,谁都知道在中国,央视就是最大的舞台,文裕太需要这个舞台,也太需要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琴声。
可是,文裕还能去参赛吗?自2005年拉赫玛尼诺夫大赛夺冠后,每次文裕的参赛,都艰难重重。钢琴圈内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隐性的规则,根本不给沈文裕上场的机会。即便最后能上场,也都成了大陪衬。在音乐界人士眼里,沈文裕根本无须再用赛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一次次去去报名参赛,不仅是给自己难堪,也让比赛的组委会难堪,不给奖吧,似乎有不公正的嫌疑,给奖,又心有不甘,你沈文裕已经拿了这么多大奖,还有必要来和新手争奖项吗?即便你把所有奖项收入囊中,又有何意义?可对于沈文裕来说,他能到哪里去找比赛场更好的舞台?
在究竟要不要去参加央视钢琴大赛这个问题上,大家卡壳了。文裕的参赛,必定引起音乐圈的一片哗然。自我炒作,脑残之类的骂名很可能再度遍地开花。而且,万一文裕又被拒赛,或者根本就不让他进决赛呢?万一文裕拿不到名次反成大陪衬呢?岂非又成音乐圈的笑柄?——关键时候,肖先生下了决心,我们可以不拿奖,但这个比赛,一定要去!这位巴蜀汉子,自从文裕学琴以来,就一直面临着种种压力,对于文裕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引来无数是非,甚至招来骂名。但他深知,从影响力来说,这次赛事和以往的任何一次赛事都不一样,只有参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文裕,让更多的人听到文裕的琴声,让琴声来化解流言,让琴声来验证一切。
文裕比任何人都镇定。对他来说,比赛不是为了打败谁,只不过是又多了一次上台的机会,一次与钢琴爱好者交流的机会。文裕从小就不是一个会说话的,圆滑的孩子,不谙世故的他对于任何人都推心置腹,把心里话说出来,从不设防。然而他并不知道,语言的威力有多大,即便是孩童时期一句不经意的话,也很有可能被大做文章,多少年以后,还会当成辫子打在自己身上。在中国,“以言废人”是如此司空见惯,木讷口拙的沈文裕一次次踩到语言的“地雷”,身上也被贴了无数个标签——“狂妄自大”,“目无师长”,“钢琴白痴”……文裕父母告诉我,原本爱说爱笑的沈文裕这些年变得越来越缄默,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说什么,都是错,他无从辩解,更无从诉说,很多东西,往往越解释越糊涂。但他仍然需要表达,除了琴声,还有什么能更好地表达自己?那么,弹琴总没错吧?文裕只能埋首练琴,然而,连弹琴也是错,关在家弹没事,你要是到赛场上去弹就不对了。
没有人能理解沈文裕对演出舞台的眷恋与热爱,对于文裕的参赛,他们的评价是沈文裕“想出名想疯了”!但是,犹如一个武林高手终日只能关在家里练习,谁能理解这种寂寞?作为一名古典音乐职业演奏家,沈文裕需培养自己的听众群,需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又有什么错呢?想出名不是什么罪过,想通过比赛来出名,更不是什么罪过。对于一个有实力,却没有足够的背景的年轻人,没有比赛场更好的去处。从一开始,文裕就作好了随时离开这个赛场的准备,经历过无数赛事的惊涛骇浪,现如今,成也好,败也好,对文裕来说,都不过是人生过程的努力过的一个印迹。比赛对沈文裕来说,与其说是为了争名次,不如说是对名次的看淡,沈文裕眼神里有着不变的自信,他需要的是永远都能站上赛场的勇气,那才一个真正强者的自我超越。
文裕报名参加了比赛。不出所料,家里各种电话便接踵而来,都是亲朋好友与师长,都是劝说沈文裕退出比赛,所有人的理由都一样,你在国外拿了这么多大奖,万一在这场比赛中失利,丢不起这个脸。其间,我也犹豫,看着这个不过刚满二十二岁,仍然未脱纯真气息的青年,我担心这样的屡战屡败会对他产生致命的挫伤。但我低估沈文裕了,这个以鳄鱼的智慧和力量为精神偶像的小伙子,内心不可思议的强大。劝说的电话越接越多,文裕家人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在**复赛之前,文裕一家忐忑不安地去征求了周广仁老师的意见,如果周先生反对,那么,退出比赛还来得及,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周先生不仅没有反对,还表示了支持,她说,文裕就应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一家人终于放心了。
文裕不需要名次,但他需要舞台。他曾经想过,如果**决赛,自己可以退出,把名次让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他只想在这次赛事中充当助跑加威者,当一名啦啦队选手。但**比赛之后,央视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组织工作让沈文裕意识到了这次比赛的严肃性。不管怎么说,这是正规的赛场,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比赛,你作为选手,既然来了,参加了,就应该尊重观众,尊重评委,尊重央视的工作人员,尊重比赛规则。文裕预先准备好的放弃决赛的声明显得如此唐突和矫情,既然如此,那么,就认认真真将比赛进行到底吧。
写这篇的时候,CCTV钢琴小提琴的比赛结果已经揭晓,沈文裕终于又拿到了久违的冠军。真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圣诞夜晚。也许,这个奖的份量在文裕的人生里微不足道,但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经历了三年的低潮期后,能在中国最大的舞台上,得到中国最权威的专家们的认可,这对于沈文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文裕和母亲涂镜屏都信仰天主教,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帝冥冥之中的安排吧。肖先生说,在别人眼里,我很狂妄,沈文裕很狂妄,这是最大的误会,我们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沈文裕虽然自信,但是更自知,他明白自己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和大师的差距也尚在,尤其是在人生阅历和人文思考方面,但他还年轻,他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感谢那些真正在聆听文裕琴声的人,他们的鼓励和批评让文裕真正成长。
文章写到这里,我还是想为饱受误会的文裕家人说几句话。在文裕父亲肖先生身上,我能看到八十年代成长的文学青年的热忱与热血,他曾经白手起家,在八十年代末就叱咤商海,但为了文裕学琴,肖先生放弃了蓬勃发展的事业,十几年来,他离群索居,除了炒股就是读书、研究钢琴。他还曾因拥有十万册藏书而被评为天府十大藏书家之一,他说,我要是想挣钱,可能早就成亿万富翁了,不必靠沈文裕,很多人误会我了,我不是想靠沈文裕来敛财,我只是希望他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文裕身上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值得我们国人去研究,他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财富。肖先生个性梗直,加上多年来的封闭的生活,缺少交流,说话容易被误会,也容易得罪人,但骨子里却侠义且重情义。文裕的母亲也是一位个性爽落的人,既不圆滑,也不世故。他们是我见过的最真实善良的一家人,如果没有沈文裕家人的纯净,就不会有沈文裕的纯净。请理解这位对儿子爱得有点儿偏执的父亲,理解这一家人,他们不过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儿子过上自己想要的自由的,有尊严,有价值的生活。
最后,要感谢CCTV,感谢央视,感谢这个大舞台,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文裕,让更多的人发现他,并和他站到一起。笔者这篇文章落笔之前,接到一位成都的母亲给我打来的电话,她说自这次大赛以来,她十一岁的学钢琴的儿子一直追着看,从开始对沈文裕不了解到最后深深喜欢上沈文裕,因此,身为母亲的她也开始关注起了沈文裕的命运,并去网上翻看关于文裕的每一篇文章,而关于沈文裕的是是非非却让她很揪心,她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请一定要运作好,一定要好好保护他,好好宣传,让他得到更好发展。
感谢这位母亲,她的忧虑,正是每一位喜爱沈文裕的乐迷们的忧虑。我曾开玩笑对文裕家人说,文裕是块钻石,可被你放在地摊上卖了,加上吆喝方式也不对,别人怎么看你都像是卖玻璃的,所以只能卖出玻璃的价格。但肖先生却坚信,钻石就是钻石,无论放在哪里,无论经受多少风吹雨打,它仍将发光发亮,只要货真价实,就经得起一切考验。我相信,有了包装的沈文裕会更出色,当然,没有包装的沈文裕仍然是沈文裕,他为钢琴而生,他热爱钢琴,热爱音乐,十几年来,他从未间断对钢琴演奏事业的不懈追求,钢琴是他的一切,他是钢琴的灵魂,总有一天,他将站在世界钢琴金字塔的颠峰。
作为沈文裕的经纪人,势必处于风口浪尖。但我愿意与天才同行这段路,直到沈文裕有更好的机会和前程,我愿意一直做他身后的守护者,直到把他交到一个更有实力,更成熟,并能尊重艺术家的个性与自由的经纪公司。让我们共同来为这位年轻的钢琴家祈祷,愿他拥有灿烂的明天和远大前程!
文章来源 http://www.pengguoxin.com/(彭国欣博客) 哈哈,楼主是谁啊,天马行空的生涯(彭国欣的博客)不是你的吧,因为你登陆本论坛都是为宣传和推广一个钢琴人才。 浏览了天马行空的生涯,感觉楼主或许就是彭国欣,一位才女兼钢琴才子的经纪人,这有点意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