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の肆神 发表于 2007-10-3 14:19:15

误解“问题孩子”的误区

有的人有知识没文化,有的人有文化没知识,有的人没文化也没知识,对于“问题孩子”的种种问题都把讨论的方向指在“不好好学习”、“没礼貌”、“总说粗口”、“脾气暴躁”等等方面,因而“问题孩子”几乎与社会LJ等同了关系,关于这一点,是绝对的错误认识,“问题孩子”其实并不止这些简单的问题,思想单纯品质优秀的孩子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所有问题。

    “问题孩子”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把学习成绩差、平时表现调皮、行为过于极端的孩子都划归为“边缘人”,而并没有想到在平日里安安静静、听话听教的孩子其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孩子”。有的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都极佳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能力疲弱,受不得任何否定与交心之谈,遇到一丁点不顺心之事就显得格外焦急与愤怒,但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时评表现也优秀,而盖住了心胸过于狭窄,往往就被其他人忽略掉那些已经表露出来的潜在的嫉妒心理,这些嫉妒心理如果不得到正确的引导,将会使这些平日里看来表现良好的孩子在往后会变成“LJ”。

    其实在我们身边都有着不少“相反”的例子,譬如在老师眼里所谓的“坏学生”或者曾经让各个老师都看成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学生,十多年后步入社会却是如鱼得水**上流社会,但是那些曾经是班上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等的良好学生,却在社会上步履难行,甚至还要自己的同学不时地接济,这些“相反”的例子很直接地告诉我们,其实“问题孩子”并不是绝对的坏学生,尤其是那些老师眼里的坏学生,也并不绝对真的存在着什么“问题”。

    所谓的“问题孩子”其实就属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上“向上”,如何引导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才是真正解决“孩子问题”的正确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要把“坏学生”调教成“好学生”。成绩越优秀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得很脆弱,在平时总拿九十八分的成绩令家长、老师看着高兴,但一次失手☆☆成了六十分就令学生几天吃不下饭,遇事毫无兴致,这也是典型的“问题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于他人交流,遇到不顺心之事不肯让别人分担,甚至还会有钻牛角尖的情况出现,这些孩子如果不被好好引导,将会永远地失去做优秀的资格。

    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孩子”的时候不能单单看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是判断“问题孩子”的最根本,所谓的“两个极端”其实就是头和尾的严抓活管,而不是单纯从表现差来判定“问题孩子”的性质。

    末了再说一句:倒数第一其实也有发光点。

暮春之月 发表于 2007-11-22 23:58:52

孩子的能力和学历无关。但是,有能力的孩子如果教育好,会有高学历。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误解“问题孩子”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