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何时天堑变通途?
求学之路——何时天堑变通途?文/玉洁冰清
新闻提要:开学了。孩子们要面对像沸水一样翻腾的怒江,面对死亡。因为知识在大江那边——
整个身体挂上钢索之后,10岁的余春用脚尖轻轻一点岩壁,滑轮滑出,钢索被绷成一条优美的弧线,轻轻震颤着发出低沉悦耳的嗡嗡声。他毫不畏惧波涛汹涌的怒江——因为在传说中,他们的祖先会化身为虎,纵身一跃就跳过了怒江峡谷的顶端;或者化身为猿,在山林中自由的攀缘。而这些勇敢快乐的傈僳孩子,依然会像先辈一样,被山鬼和水鬼护佑,沿着在怒江江面上的彩虹自由往来。 《南方周末》记者 曹筠武 发自云南省福贡县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612.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595.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558.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551.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613.jpg
http://img1.qq.com/news/pics/5809/5809553.jpg
飞过去,只因要上学(南方周末供图)
今天看到这一组图片,心里非常震撼。那些从天堑飞过去的是一些孩子。这些孩子没有穿演出服装,不是杂技表演,也不是乞讨卖艺,更不是什么特殊的体验活动,他们的肩膀上还有一个每天背着的东西——书包。而这个天堑就是有名的波涛汹涌的怒江,孩子们每天都要在这条汹涌的河流上飞来飞去,而唯一的目的就是——上学。
这奔流的怒江每天都在咆哮,每天都在怒吼,河水并没有因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而平静,涛声没有因为孩子的身体那么弱小而变的温柔。就在这心惊胆战的怒江上,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遇到大雨天气,孩子们只有望江兴叹,等到雨停了才能去上学。
桥呢?那些美丽的、结实的、能行车走马的桥呢?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也许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只有在图片上出现过,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样的桥是怎么走车马,过行人的。怒江上一座吊桥至少需要四五十万造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福贡县年财政收入总共才两百万。“发工资都不够,还要☆☆上面拨款”。
这里的孩子多么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啊,他们的父辈没有走出去,他们难道也一辈子住在大山里☆☆着仰望蓝天来渴望飞翔吗?他们那么坦然地在怒江激流上飞来飞去,似乎这样做是与生俱来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怎么能想象到在平坦的大街上漫步是什么感觉?在宽阔的桥上观赏风景是何等惬意。也许只有他们将来走出大山才能知道和了解吧。
他们缺少的只是桥梁吗?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物资,更多外面的信息,更多装满知识的图书画报,更需要别人来引导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美妙啊。
不管是心灵的桥梁还是怒江上的桥梁,都需要大家的点滴爱心来积累。我们能做什么呢?
伸出手,给他们一座爱的桥梁…… 这个我在电视上看过,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 就转载过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 我们上学是多么容易,而他们呢?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过河,记者采访的时候问当地人民那锁桥 有没有出过事,他们说每年都要有3到5起人命葬身水中。希望大家珍惜现在。。。。。仅此而已。。。。。 差距咋就这么大啊 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