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以改善民生求解“后进村”整治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2日讯大河网报道: (记者黄红立 通讯员邓金慧) 眼下,正是脱毒土豆上市时节,偃师市翟镇镇田北村一派忙碌热销景象。这个昔日的经济发展后进村今年因地制宜种植土豆1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3340元一举跃升为5600元。
偃师市目前有13个村被确定为“乱、散、软、慢”四类后进村,后进村的“症状”各不相同。该市一村一策,对症施治,以进驻工作组治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问题、输送科技、对口帮扶等措施,探索出“五+五”立体施治方略,找准顽疾,各个“疗伤”。
“五+五”即“人+制度”。在市、乡领导、退休干部、科级干部、中层干部、市直委局等不同层面遴选“五支队伍”驻村,分别承担治理问题、健全组织机能、帮扶发展、督查成效等不同任务,形成合力攻坚之势。目前,全市建立领导联系点13个,派出3人以上驻村工作组26个,下派13名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第一书记”,市委书记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进展情况,3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组成13个包村督导组帮扶督导工作,52个经济、农、林、水等职能委局分包帮扶后进村,半年内至少为村里办一件实事好事。并将后进村整顿纳入考评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周排名、周巡查、工作台账和季考核等“五项制度”,确保整治成效。
实践中,偃师在村级基层组织深植依法治村理念。工作组驻村后,建立村“两委”不和化解预防机制,大力健全落实村“两委”班子任职目标承诺、“三务公开”、村内公开招投标等七项民主公开制度,拓展群众参政议事的广度和深度。村内重大事项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推行“七步三公开”:党员搜集民意、支部讨论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委组织实施、监委验收评议和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决定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全面提升村级基层组织依法执政水平。
重点突破,合力攻坚。今年以来,偃师市有关部门共为13个后进村协调发展资金260余万元,办理惠民实事72件,解决信访问题21件。目前,该市13个后进村中,5个“散村”趋聚,4个“乱村”趋稳,4个“慢村”趋快,共有26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要求入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