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田野的希望——记高龙镇左村党支部
在我市基层农村,有一个党支部无怨无悔,默默践行着对群众的承诺,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力前进。她就是高龙镇左村党支部。高龙镇左村,由左村、枣园和师家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8个村民小组,1724口人,党员48名,耕地面积1967亩。
过去的左村,村内污水横流、垃圾乱放,道路崎岖不平,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百姓怨声载道。
穷则思变!村支部书记赵志愿果断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并带头垫资3000元,两委班子共集资2万元。村内群众闻讯后,热情高涨,积极捐款捐物,总计筹集建设资金60多万元,先后硬化通组通户道路9条,共计16.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在施工中,党支部本着对群众负责的原则,每条道路选出3名代表,负责筹措资金、管理资金、监管质量,最后公布账目,让群众明白。
道路修好后,群众的饮水安全又摆上了党支部的议事日程。支部一帮人积极向上跑项目,最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率先在高龙镇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
该村企业少,大部分人外出打工,看似肥沃的土地收益却了了,有些土地甚至荒芜。看到这种现象,该村支部急在心里,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帮助大家理清如何提高土地效益的思路。之后,党支部又同偃师市绿惠苑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发动220户村民与合作方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确定将左村1000亩土地以租赁方式流转出去,采取“合作社承包+反雇农民”模式,全部种植经济效益好的维多利亚葡萄,每亩地按1000斤小麦补偿。此举,创造了偃师土地流转历史上两个记录,“一次性流转面积最大,流转速度最快。” 如今沉甸甸的葡萄穗挂满了枝头,该村的群众既收着“租金”,又被返聘回来在自家农田务工,实现了双丰收,外出打工、经商的群众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左村人们不会忘记,是这个坚强的堡垒托起了田野的希望。
页:
[1]